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通常掌握受害者的基本資料(如姓名、手機號碼、投保記錄),藉由「保單異常」、「帳戶風險」等話術製造緊張氣氛,使民眾在慌亂中配合轉帳或提供敏感資訊。這類詐騙最常透過電話與簡訊進行,過程中會強調「保密」、「限時」以打亂判斷力。常見話術如下:
您好,我是OO保險公司的客服,您的保單出現異常交易,需要您提供帳戶資料以便核對。
我們偵測到您保單有重複扣款,請您提供金融卡密碼協助退款。
我們是金管會聯合調查小組,您涉嫌洗錢,我們會協助您釐清。
二、預防策略
- 保險公司絕對不會以任何方式向保戶索取帳戶密碼、提款卡號或要求操作ATM。
- 接獲類似來電,應掛斷電話,主動撥打保險公司官網公布的客服電話查證。
- 不點擊來路不明的簡訊連結、不安裝不明App。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者或不肖中介常與診所、修車行等勾結,偽造病歷或車禍事故,協助他人騙取保險金。表面上似是協助「合法申請」,但實際上是教唆虛報事故或偽造文件,一旦被查,保戶不僅須退還保險金,還可能觸犯詐欺罪與偽造文書罪。常見話術如下:
- 只要你配合提供病歷或住院證明,我們幫你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報酬分成。
我們內部有管道能包辦車禍或意外證明,只要你同意,就能輕鬆拿到幾萬元。
這種做法很常見,不會被查,你什麼都不用擔心。
二、預防策略
絕對不要參與任何虛構或不實的事故理賠,不論報酬多高。
發現有人招攬參與詐保行為,應保留證據並通報警方或金管會。
提供真實的理賠資料,是保障您權益的關鍵。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某些業務員為獲得新單佣金,會慫恿客戶退掉現有保單改投保新方案,但未如實說明可能損失的權益(例如原保單的增值利益、紅利、保障年限等),俗稱:洗保單。這類做法會導致保戶損失過去已累積的保障與保費,甚至出現保障空窗期或繳費壓力加重的情況。常見話術如下:
- 你現在這張保單已經過時,保障不完整,建議退保改買新商品。
這新保單利率比較高,保障更多又便宜,退舊買新比較划算。
我幫你處理全程,只要簽個名就好,保費還能減少。
二、預防策略
退保前應詳閱新舊保單差異,尤其是保障內容與附加條款。
可請第三方保險顧問或保發中心協助分析保單,確認是否對自己有利。
拒絕短時間內反覆推銷「換保」的業務,並查證業務員登錄資格。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或業務常將投資型保單(如變額壽險)包裝成高獲利商品,甚至假借保險名義販售非法投資工具,吸引民眾投入大筆資金。事實上,投資型保單的收益取決於市場表現,保險公司不會保證投資報酬率,也不能承諾穩賺不賠。常見話術如下:
這是保險+基金雙效商品,穩賺不賠,投報率保證10%以上。
你投100萬進來,保本還附加分紅,風險很低。
這是內部限量商品,外面買不到,不投會後悔。
二、預防策略
對任何「保證獲利」的保單銷售說法保持懷疑。
查驗保單是否為合格商品,可透過金管會、保險公司、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及保發中心官網核實。
投資型保單屬高風險商品,務必閱讀投資說明書與風險揭露文件。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者利用非法取得的身分證影本、保險資料或冒用他人身份進行投保,甚至偽造保單來申請貸款或理賠,導致當事人不知情下背負債務或面臨刑責。這類詐騙常見於個資外洩後,特別是長者、獨居者等容易被冒用身分者。詐騙者通常不與當事人溝通,而是利用其身分資料直接辦理投保或偽造文件。
二、預防策略
可向「壽險公會」之保險存摺查詢自己名下保單明細,確認是否有不明保單。
發現異常投保紀錄,應立即向保險公司申訴並報警。
日常生活中避免將個人證件、影本隨意提供或拍照上傳。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者利用時事話題(如疫情、補助金、紓困方案),誘騙民眾點擊釣魚網站或提供帳戶資訊,達到盜刷或洗錢的目的。這些詐騙常仿冒官方網站、製作假簡訊,利用受害者「想拿補助」的心理來進行誘騙。常見話術如下:
- 您符合政府防疫保險補助資格,請點擊此連結領取補助金。
- 我們協助辦理政府補貼保費,只要您提供帳戶與身分證影本即可。
- 防疫險退費將由本公司統一退款至您帳戶,需先驗證轉帳功能。
二、預防策略
政府不會透過簡訊或陌生網站辦理補助金申請。
遇到來路不明的補助消息,請上政府或保險公司官網查證資訊來源。
若懷疑為詐騙,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民眾透過臉書、LINE或知名拍賣網站從事網路購物,詐騙集團便利用當前最新款的3C產品、限量球鞋、名牌包或熱門演唱會門票等,以明顯低於市價之價格誘引民眾下單並要求以LINE或Messenger私下交易。等被害人匯款後卻不出貨,且失去聯繫;或以貨到付款方式取貨開箱後,才發現是劣質商品。
二、預防策略
(一) 網購商品應慎選優良有信用之網路商家,透過面交方式或選擇提供第三方支付之網購平臺,以保障雙方權益並減少消費糾紛。
(二) 避免透過LINE、Messenger等通訊軟體與賣家私下聯繫交易,以免求助無門。
(三) 應加強查核網路商家的真實性,如粉絲專頁成立時間短、粉絲或追蹤人數過少等,可立即至經濟部網站查詢公司名稱、地址等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透過網路社群或交友軟體主動認識被害人,並假借股票、虛擬通貨、期貨、外匯及基金等名義,吸引民眾加入LINE投資群組,初期會先讓民眾小額獲利,再以資金越多獲利越多說詞,引誘民眾加入投資網站或下載APP並投入大量資金,後續再以洗碼量不足、繳保證金、IP異常等理由拒絕出金,民眾發現帳號遭凍結或網站關閉才發現遭詐。
二、預防策略
(一) 高獲利必定伴隨高風險,聽到「保證獲利」、「穩賺不賠」必定是詐騙,民眾應選擇自己有深入瞭解過的投資標的,不要輕信來源不明投資管道或網路連結,如遇到加「LINE」進行投資必為詐騙。
(二)「165防騙宣導」LINE官方帳號及165全民防騙網可查詢詐騙LINE ID、假投資(博弈)網站及詐騙電話,同時與「165全民防騙」臉書粉絲專頁每週公布投資詐騙網站,提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詐騙訊息,或可至投信投顧公會網站(www.sitca.org.tw)查詢合法投資管道。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透過社群網站或交友軟體等管道隨機加好友,並盜用網路上帥哥、美女照片,假冒戰地軍官、軍醫、服務於聯合國官員,讓民眾誤入情網,再以境外寄送跨境包裹、禮物需要關稅或儲存結婚基金介紹投資管道等方式詐騙民眾匯款,直到遭對方封鎖才知道受騙。
二、預防策略
(一) 接獲陌生人要求加好友,切勿在言談間透露太多個人資訊,避免個人資訊遭盜用。
(二) 沒見過面的網友要求匯錢時,務必提高警覺,可要求開視訊聯繫通話確認本人身份,勿輕易將金錢交付他人。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假冒「兒女」、「親戚」或「多年不見的友人」,透過電話或通訊軟體(如LINE)與民眾聯繫,並以換過手機所以不是原來的號碼、暱稱等方式要求民眾加入新手機號碼或LINE ID,過幾天後再以臨時急用、投資周轉等理由詐騙民眾匯款,事後民眾聯絡到當事人確認無此事後才知道被騙。
二、預防策略
(一) 接到以親友名義來電借錢,務必以舊有電話向當事人親自確認,切勿貿然前往銀行匯款,以免遭詐騙。
(二) 提供的匯款帳戶名稱與親友本人名字不同,詐騙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更應主動查證。
(三) 可與親友約定專屬密語,做為懷疑對方身分時的確認。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假冒健保局、醫院及中華電信或其他公務機關撥打市內電話予民眾,用語音的方式引導被害人轉接客服人員,並以被害人遭冒用身分辦理開戶、請領健保補助或申辦門號為由,主動協助轉接警察機關製作筆錄,另告知涉及洗錢或其他刑事案件,強調偵查不公開勿告知親友,再要求民眾至超商收取傳真或以LINE傳送法院偽造公文取信被害人,須被害人配合監管帳戶等話術行騙得逞。。
二、預防策略
(一) 聽到「遭冒用身分」、「偵查不公開」、「接收法院偽造公文」、「監管帳戶」等關鍵字,就是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
(二) 接獲陌生來電告知涉入刑案或收到疑為政府機關公文書,應小心求證,先詢問對方單位、職稱、姓名等,掛斷電話後再向該單位求證。
(三) 警察機關不會在電話中做筆錄,檢警調等單位處理司法案件,會以通知書通知涉案人到案說明或至指定機關繳交款項。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一) 於報章雜誌或網路訊息刊登求職訊息誘騙民眾,再以設定薪資轉帳等名義騙取被害人之金融帳戶及密碼,續遭詐騙集團作為人頭帳戶之用。
(二) 刊登求職廣告向應徵者騙取訂金、保證金、治裝費、訓練費或替代保證金。
(三) 利用社群網站或交友軟體刊登出國高薪打工等不實廣告,利用面試時機強行帶往銀行開戶並設定約定轉帳啟用網路銀行等功能,或以簽約出借帳戶或給付每日報酬為由,控制被害人人身自由,拘禁於民宅或旅館內,藉此取得並利用被害人銀行帳戶收取詐騙款項。
二、預防策略
(一) 合法公司徵才求職不會透過網路訊息貼文,更不會以私人帳號發訊息。
(二) 切勿聽從指示申辦個人約定帳戶,對於個人銀行帳戶、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等,應自行妥善保管,絕對不可交付陌生人。
(三) 對網路徵才公司多查、多問、多存疑,可去電確認真偽,面試前先告知家人朋友行蹤,簽訂工作合約前務必詳閱內容,如有疑慮的契約不要簽,以保護自身安全。
(四) 如若自身或家人遇有類似情形,請即向我國各駐外領使館處尋求協助或撥打急難救助電話0800-085095,並儘速就近向警察機關報案。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盜取民眾LINE、Facebook等社群軟體帳號,再以盜用帳號傳訊息給其親友:
(一) 朋友參加攝影比賽,麻煩幫忙投票WWW.XXXX.COM?
(二) 手機送修,麻煩提供手機號碼,以便接收簡訊認證碼…
(三) 剛才出車禍急需用錢,可以匯款給我嗎?
(四) 現在不方便繳錢或匯款,可以幫忙嗎?
(五) 現在不方便買點數卡,可以幫忙買張點數卡嗎?
二、預防策略
(一) 當朋友傳送訊息要求協助匯款或代購遊戲點數時,務必提高警覺,撥通電話再行確認。
(二) 多組帳號勿使用同組密碼,避免因其中一組帳號遭破解而其他帳號都被盜用,並應定期更改密碼。
(三) 避免在公用電腦登入私人帳號密碼。
(四) 如果訊息中帶有不明連結,請先向發送訊息的朋友確認。
(五) 勿下載來源不明或非官方認證應用程式,以免個資外洩。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攻擊資安防護不足電子商務平臺或基金會之後臺資料庫,取得民眾的交易紀錄與個資,再假冒商家或基金會與銀行來電,謊稱因設定錯誤,將重複扣款,要求民眾操作ATM、網路銀行或至超商購買遊戲點數進行解除設定。民眾依照指示操作後,發現帳戶餘額減少,才知道上當受騙。
二、預防策略
(一) 接獲陌生來電或境外來電(開頭有+)必須提高警覺,不要因為能明確說出交易明細而相信。
(二) 接到來電以「誤設為重複扣款」、「升級VIP會員」、「系統出錯」等詐騙關鍵字就要提高警覺,應將電話掛斷後,自行查詢客服電話並撥打確認,或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
(三) ATM只能「提款」與「轉帳」功能,不能解除分期付款或退款;遊戲點數亦只有儲值遊戲之功能,並無法解除任何設定或身分識別。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長者對於健康狀況、金錢及孤獨常存在著不安全感,因此容易成為不法人士或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慣用親切的態度取得信任後,再藉機騙取高齡者的財產。容易受騙的原因如下:
(1) 數位落差新知難掌握
對數位化能力較弱的高齡者,在獲取新知的方式不夠及時,因此在接收防詐相關的訊息也較落後,以致無法辨識最新詐騙手法防範於未然。
(2) 過於自信而失了防備心
就算看過或聽說很多的詐騙新聞,是覺得自己很聰明、很精明,無須擔心會被騙,因而誤判造成財產損失。
(3) 空閒時間多及聽力上障礙
比起一般人,已退休的高齡長者更容易接到詐騙電話,因為有較長的時間會待在家中。再加上有些長者聽力不佳,不易分辨佯裝聲音的真偽,而大幅增加了受騙的機會。
高齡長者有效防詐3要訣:
(1) 隨時保持警覺,謹慎保管個資,不輕易透露給陌生人,避免淪為詐騙集團的目標。
(2) 不接陌生電話、不點陌生簡訊、不加入陌生群組及不點擊來歷不明的網址,並透過公務機關(如165)進行查證。
(3) 透過電視廣播、報章雜誌及警政署等公務機構網站等,吸取防詐相關資訊,提升危機意識,避免財產損失。
發現被詐詐騙了的後續處理程序:
(1) 儘速完成報案程序
(2) 對於施詐者提起詐欺告訴及民事訴訟求償
(3) 勿輕信網路自稱律師或駭客組織可協助追回遭詐款項,以免遭受二次詐騙,若有疑問請洽警調單位尋求協助
其他諮詢服務:
(1) 如有心理諮商需求,可撥打衛生福利部1925安心專線
(2) 如有社會救助需求,可撥打1957福利諮詢專線
(3) 如有法律扶助相關需求,可撥打法律扶助基金會412-8518轉2諮詢
根據Gogolook發布2023年亞洲詐騙調查報告,台灣前三大詐騙管道如下:
(1) 電話詐騙佔59.9%
(2) 社群平台詐騙佔54.5%
(3) 簡訊詐騙佔52.5%
其中以社群平台詐騙的成長速度最快速,相較於去年成長了 21%,成為第二大詐騙管道。其他常見的詐騙管道包含通訊軟體(如:line等)、Email、交友軟體及電商平台等,隨著社群媒體與數位平台的普及,詐騙已有逐漸往數位平台發展的趨勢,使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民眾需應隨時保持警覺,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電話防詐要訣:1聽、2掛、3查證
- 聽:聽清楚對方是誰、說什麼(詐騙關鍵字)
- 掛:掛電話不讓對方操控情緒
- 查證:撥打165進行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