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保險契約的保障範圍。是指被保險人於保險責任期間內,發生保障範圍內的事故,保險公司(保險人)會負理賠責任,稱為「承保範圍」。
「保險單」一般稱為「保單」,是保險公司與要保人簽訂保險契約後所正式出具之書面證明,而當保險事故發生時,保單就是受益人向保險公益司申請給付的主要憑證,同時也是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的依據。
保單批註指的是在原有保單契約之外的變更,例如承保條件、承保範圍、繳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這些變更需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方可生效,生效後即成為保險契約的一部分。而該變更的書面記錄文件則稱為「批註」,其效力高於原始之保單條款。。
常見的兩種保單批註:
批註除外:投保時,如果被保險人已有的疾病未痊癒或可能有併發症,保險公司會將該病症列為「批註除外」。因此,日後因該病症產生的治療或手術費用將無法申請理賠,因為不在承保範圍內。
加費批註:當被保險人體況不佳但未達拒保標準時,保險公司會透過提高保費來平衡風險,通常適用於輕度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某些體檢異常數值。
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及預防,避免病情延誤,降低潛在疾病帶來的風險。
定期為保單做健檢,也能因應人生不同階段及醫療方式的變化,確認現有保障是否符合當前及來的風險轉移的需求,並把握汰弱補強的原則,一方面節省不必要的保費支出,另一方面將預算分配到真正需要的保障項目上。
同時也要避免保障方向規劃錯誤造成無法理賠,或保障額不夠支應的情況,才能發揮保險真正的效用及目的。保單健診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最好至少每三年健檢一次。
保單健檢的關鍵因素及時機點:
- 孤兒保單:服務的業務員失聯
- 人情保單:跟親友投保的保單
- 不清楚保障內容:由父母從小所規劃保單
- 面臨不同風險:隨著人生階段所產生的轉變
- 繳不出保單:保費負擔過高以致無法支應
- 久未檢視保單:已超過2年都沒有再檢視過保單
保單健檢的重點:
- 保障內容及額度是否符合現況及未來規劃,以補足保障缺口。
- 基本資料更新,如個資、受益人等,避免不正確資訊影響權益。
- 汰換不實用或不符需求的項目,讓保障內容更貼近實際需求,降低人生風險。
應注意事項:保單借款就是利用自己名下的保單向保險公司借錢。前提是保單須具備「保單價值準備金(簡稱保價金)」或「保單帳戶價值」的保單才能申辦。
一般可以作為保單借款保險有:傳統型終身壽險、年金險、儲蓄險、利變型壽險、年金險以及投資型保單。
保單借款優點:
- 手續簡便多元:透過業務人員、郵寄或傳真辦理、線上申請、ATM 借款、臨櫃辦理。
- 快速撥款:匯入要保人指定帳戶、開立支票予要保人,或由要保人臨櫃領現。
- 彈性運用:能在有需要時隨時提出申請,並隨借隨還,也無須繳付提前還款違約金。
- 免手續費:若要求支付手續費,可能為詐騙,請謹慎求證。
- 程序簡便:免聯徵、免擔保、免保人、免財力證明。
- 隨借隨還:無綁約,也無須繳付提前還款違約金。
應注意事項:
- 申請有門檻:保單需累積到足夠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且繳費超過 1 年以上,才能向保險公司借款。
- 額度有上限:保單借款的額度取決於保價金的多寡,以及保險公司規定的借款成數,因商品種類及保單條款而不同。
- 影響保單權益:如果借款金額超過保價金,或保單借款未在時間內將本息還清,將有可能造成保單失效。
- 計息方式:按日計息,而影響利率的因素在於是哪一種保單,每種保單利率不同。
又稱為保價金。指的是「這張保單值多少錢」,主要是保戶繳的保費扣掉必要支出,所剩下的金額,這筆錢存在保險公司,用來支付將來的保險金、解約金及保單借款,保價金可反映出保單的價值。
又稱「保單現金價值」,當保戶要解約時,保險公司會退還給保戶的金額。
當保單繳費期滿時,保單價值準備金=解約金,但若保單尚未期滿,解約金就會少於保單價值準備金。
提前解約保單會造成虧損,因為已繳出去的保費會比能拿回的解約金少。
另外,通常要具備「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保單才有解約金,如:年金險、投資型保險、長年期壽險等。
保險契約在到期後所給付的金額,金額會根據保險合約內容來計算。
保險契約中若有條款列載祝壽保險金,則根據條款內容,當被保險人到達特定年齡時,保險公司將支付祝壽保險金。
當被保險人在保險契約的有效期限內或繳費期滿後仍健在時,保險公司會依照契約定期給付保險金,這筆保險金就叫做「生存(還本)保險金」。
海外急難救助,是針對保戶在國外可能面臨的緊急狀況所提供醫療、旅遊、法律等相關諮詢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