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投保前4個重要準則如下:
- 規劃負擔得起的保費預算:
在固定收入的考量下,提撥可以被負擔的保費預算,才能達到無痛投保。因此保費的支出通常都持續好幾年,所以先求有,再求好,再視未來收入的增幅及需求的變化漸進式增加投保預算,以維持契約的持續性。 - 了解現階段的保險需求:
保險的目的在於發生突發不幸事件時轉移風險,透過保險給付來彌補突如其來的高額支出與財物損失,以維持既有的生活品質不被改變。而保險需求會因每個人的年齡、職業、預算、風險轉嫁能力、人生歷程等因素, 產生不同的需求變化,因此找出現階段最需要及最適合的保險商品規劃,才是首要的考量。 - 挑選值得信賴的壽險顧問:
除了具備專業能力外,能夠設身處地的了解客戶需求,並量身規劃適合的保單內容,有耐心並詳細地的說明客戶權益及回覆詢問。壽險顧問所屬的保險公司的服務品質、財務狀況及信譽等也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掌握投保商品內容:
清楚了解自己所投保商品保障內容及給付項目,仔細閱讀保單條款、保費繳交內容等,確時實明瞭自己與保險公司間的權利義務。
第一步:詳閱建議書及保單的商品條款
第二步:填寫要保書並親簽,誠實填寫告知事項
第三步:進入核保程序,由保險公司通知核保結果
第四步:繳交首期保險費,繳費成功收取送金單
第五步:請壽險顧問再次說明保單內容後,確認後簽收保單
預算編列原則:
可利用「雙十原則」來進行保險預算的編列。是指年繳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壽險保額至少是年收入的十倍以上。這裡的保費是指純保障型的保險,不含投資型、還本型、儲蓄型保單,以及年金險等等。
主要精神在於「以低保費規劃出大保障」。讓預算有限且對於保費規劃較沒概念的人,作為保費規劃的基礎原則。但還是會因為每個人所面對的負擔責任、風險承受程度及資金配置而異。
保費繳費方式:
繳別:躉繳(所有保費一次繳清)、年繳、季繳、月繳。
總費方式:銀行帳戶自動轉帳、信用卡自動扣款、自行繳納(如:便利商店、郵局劃撥、匯款繳款,ATM繳款等)
保險費率計算方式:
自然費率:保費會隨年齡提高而每年增加,如:定期險。優點是年輕時保費較便宜,但年老時保費繳款壓力較大。
平準費率:每年所繳保費都相同,如:終身險。優點是年老時的保費負擔壓力較小,因為已將後期高額保費平均到前期。
原則1:先大再小
面對未知的風險所可能造成的家庭經濟衝擊,將比較嚴重且無法承擔的風險列為優先考量,透過保險進行轉嫁,獲得較大的保障,延緩突發的經濟壓力。之後,再逐步納入風險較小但可控的保險規劃。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若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者,應該要優先投保,避免突如其來的龐大支出,壓垮整個家庭經濟,有餘力再擴及其他家庭成員的保險規劃。
原則2:先近再遠
依各個人生階段進行規劃,就可能發生的風險損失超前佈署。以年輕族群為例,在經濟能力有限下,面臨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不小的經濟負擔,所以可優先納入意外險及醫療險來轉移風險。青壯族群隨著年紀及家庭責任的增長,將更加重視健康的議題,有充足的醫療保障,如癌症險及重大疾病險等,才能做好準備面對巨變,並提供家人安心及妥善的生活保障。因應不同人生階段適時調整保險內容,才能及早控管風險、以備不時之需。
原則3:低保費高保障
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將保障最大化,可運用保險商品的期間特性來搭配。如:終身險的保費相較定期險高出許多,結合較低保額的終身險搭配高保障的定期險,來逹到低保費高保障的效果,將來可以隨著收入增加再來調整需求。保險目的是為了未來不可測的風險預做準備,因此負擔得起的保費並持續繳款,才能未雨綢繆。
常見人身保險商品種類如下:
- 壽險:
在被保險人不幸身故時,提供一筆資金給保單受益人。又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
定期壽險:在固定期限內提供保障,如:10年定期壽險,提供10年為限的保障。
終身壽險:在約定期間持續繳交保險費,保障終身。
- 健康保險 (醫療險)
專門用來支付醫療花費的保險。以保險期間可區分為定期及終身。
若以理賠方式又分為「定額給付型」和「實支實付型」。
常見種類有: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特定傷病險、長照險、失能險等。
- 傷害保險
又稱為意外險或是意外傷害險。因意外事故導致失能、身故或受傷等的人身損害依約給付保險金。
- 年金險
以被保險人生存期間,依約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到被保險人死亡為止。可做為退休規劃工具之一,用來保障退休生活品質。
- 投資型保險
同時擁有投資與保險的雙重功能的商品。除了提供基本保障之外,兼具參與市場行情的機會。
所繳保費扣除保險成本及相關費用,剩下的部分用於投資,如全權委託投資帳戶、共同基金、ETF等標的,由保戶可自由選擇投資標的。
投資型保單又分為三大種類: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變額年金險。
常見的類型如下:
- 住院醫療保險: 補償被保險人因疾病或傷害住院治療所支出各項費用,如病房費、手術費、藥費等。
- 重大疾病保險: 針對特定重大疾病提供一次性賠付。如重大器官移植手術等。
- 防癌保險: 針對因罹患癌症所發生的醫療、住院費用,以及出院後的後續治療費用的理賠。
- 長期照護保險:被保險人面對長期照顧龐大的經費時,提供實質照顧的幫助,避免造成經濟與精神上的負擔。
- 失能保險:提供被保險人所需的醫療費用及生活費用等保障,讓被保險人不會因此陷入經濟困境。
為什麼需要醫療險?
- 彌補全民健康保險:針對健保不足以支付的醫療費用,商業醫療險可以做有效的彌補。
- 支應高額醫療費用: 協助支應突如其來的高額醫療支出,避免因此而造成經濟上負擔。
- 尋求更好的醫療服務:可在必要時選擇更好的醫療機構和更先進的治療方式,無須憂心費用。
宣告利率:保險公司依據當期的營運狀況,來決定宣告利率的高低,利率為浮動,保險公司將定期(每月或每年)宣告一次。
預定利率:保險公司計算保費的基礎之一。保險公司預計可得到的投資報酬率,不因保險公司的投資成效而改變,利率為固定。保單生效後預定利率不會變動。通常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則越便宜;而預定利率越低,保費則越貴。
如果利率變動型保單的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就會產生「增值回饋分享金」,宣告利率越高,增值回饋分享金也越高;反之,當宣告利率調降,「增值回饋分享金」也會變少。當宣告利率低於預定利率時,就不會有增值回饋分享金。
對保戶來說,「預定利率」和「宣告利率」都不是保單真正的投資報酬率。以儲蓄險保單為例,對保戶而言,真實投資報酬率,應該要用「內部報酬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來衡量。
內部報酬率(IRR):一種衡量投資收益率的方法,企業根據預測的現金流來確定潛在投資或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為購買儲蓄險、年金險、 定期定額投資等商品的重要參考的數據。之所以叫「內部」是因為這個數字並未考量外部因素(如通膨)。
申請醫療保險理賠時的注意事項
- 備妥理賠申請文件
理賠應備的文件備準完整並填寫正確,可減少文件往來時間,加速理賠申請程序及時間,醫療收據要符合保單條款規範,如檢附正本或副本等。 - 確認保單的理賠內容及項目
因此在申請理賠前,務必詳閱保單條款或洽保險業務員協助確認可申靖的理賠項目,避免因認知上的落差而影響到理賠金額。 - 保險理賠申請時間
依保險法規定,當發生保險公司應該給付保險金的情況時,必需在2年內跟保險公司申請保險金給付,否則就會失去申請保險金的權利。
若無法支付保費時,可透過以下方式來維持保單契約的效力。
- 變更繳費的方式:
將年繳改為季繳或月繳,透過分期概念來減輕一次支付的壓力。 - 展期定期保險:
依據已繳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做一次付清保費的方式,原保障額度一樣,但保障的期間縮短。 - 減額繳清:
依據已繳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做一次付清保費的方式,原保障期間不變,但保障額度調降。 - 自動墊繳保費:
依據已繳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用來自動墊繳當期應繳的保費與利息,維持契約效力。 請留意須於投保時先勾選才會啟動墊繳機制。